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2024年2月25日,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春天的约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2024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长江教育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着力打造的教育改革论坛品牌活动,每年在“两会”召开前,通过举办座谈会、组织研究、发布成果,把各方意见通过“两会”建议、提案、议案的方式反映给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并转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中国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7届。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本次论坛并讲话。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郑富芝,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一德,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财政部科教司原司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路,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郑浩峻,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黎青山等出席会议并开展研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上发布了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及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皛参与执笔的2024年政策建议书《加强法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筑牢基石》。
建议书认为,系统集成的法治建设应为三大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为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立柱架梁,确保党和国家的新制度、新举措得以在法治框架内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建议书进一步提出,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要在坚持、完善、改进经实践检验有效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以及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法治建设。为了突出重点,建议书主要关注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立法工作,并建议:统筹推进教育法治建设,优先加快教育立法;以综合立法为科技创新强基赋能,以专项立法助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完善国家主权制度,构建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建议1: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组织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牵头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的编纂研究编写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教育法典编纂,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建议2:建议加快审议通过并实施《学前教育法》《学位法》,尽快审议通过《教师法》(修改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稿)。
建议3:建议抓紧研究制定托育服务法,争取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
建议4:建议研究制定老年教育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建议5:建议研究制定终身学习促进法,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夯实法治基础。
建议6:启动研究制定《科技伦理法》。
建议7: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统筹设计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建议8: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科技创新领域立法,探索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立法。
建议9:立足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主权平等原则,修改、细化《国籍法》的相关法律制度。
建议10:完善国家主权制度,释放中国开放、包容发展的信号,启动研究制定《移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