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春天,奥密克戎席卷申城,突如其来的封控让每个企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行业亦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身为律师,如何应对由疫情带来的“危”与“机”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事情。
2022年6月7日,值此复工复产之际,由MHP君悦学习培训委员会组织的《听君“疫”席话——本轮疫情对上海市律师行业影响及复工后律师执业提示》在线访谈成功举办。本次访谈邀请了东方大律师、全国优秀律师、君悦所胡光主任;东方大律师、全国优秀律师、君悦所刘习贇副主任;全国优秀律师、君悦所高级合伙人徐培龙律师担任访谈嘉宾;由君悦所学习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合伙人周若蒙律师担任主持,以线上形式,聚焦疫情后律师行业的挑战与发展,并围绕疫情后青年律师的发展之路展开深入讨论。三位“大咖”嘉宾互动频繁,线上直播反响热烈,吸引了所内外近百位律师在线收看。

图片左起:胡光主任、刘习贇副主任、徐培龙律师、周若蒙律师
听君“疫”席话——疫情对上海律师行业影响及复工后律师执业提示
周若蒙:疫情期间,大部分律师都处于“在家躺平,业务量忽略不计”的状态,三位嘉宾律师是否能谈谈本轮疫情对上海律师行业整体冲击有多大?主要的负面影响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徐培龙:疫情对律师行业的负面冲击肯定是毫无疑问的,无论从我自己团队来说,还是从周围获悉到的同行信息来看,今年3月至5月,同比业绩或者环比业绩都有所下降。整个经济在这次疫情中受到重挫,中小企业不得不缩减律师费用,个人经济纠纷在律师费的投入上也会削减。在这样的环境下,律师行业可能会再次迎来一波“内卷”,我们需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刘习贇:正如徐律师刚才所说,我们大部分青年律师面向的当事人,其实都是非大体量公司的普通客户,这些中小型企业因停工停产而倒闭或无法及时复工、市场流动锐减、客户支付能力下降、国际贸易受阻等等,诸多因素都将导致法律服务刚性需求下降,我认为这些影响是深远的,可能未来的一到三年里我们律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
胡光:我和两位嘉宾律师的判断非常接近。我们可以从两端去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客户作为需求端,在疫情中受到冲击,有的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有的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在法律服务上的预算肯定会大幅削减,我们如何帮助这些市场主体来恢复信心,就变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律师作为供给端,一是无法接待当事人,导致案件委托的概率大大下降;二是,无法异地办案导致案源流失;三是作为全国法律服务专业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许多想要发展长三角业务的上海律师由于疫情封控政策面临无法“走出去”的困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周若蒙:刚才三位嘉宾律师都谈到了很多律师面临的困境,那么疫情对于律师行业是否会产生正向刺激?我们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可以把握疫情做些什么?
徐培龙:既然谈到青年律师,那么我先来说说我的感触。第一个感触是疫情让我主动拥抱信息化。从一支笔一本本子,到腾讯在线会议、云文件共享、多人协作文档……信息化办公对传统律师业务的提升确实有必要,尤其当我们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律师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将服务方式、办公模式、学习培训等搬到线上,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第二个感触就是,我们青年律师应当杜绝躺平,在非常时期,更要静心打磨,苦练内功。律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尤其是青年律师,可以说70%的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剩下30%的时间才是真正为客户提供服务,输出价值的。好好把握这段停摆的日子,闲时作文,忙时作业,不断丰盈羽翼,才能一飞冲天。
刘习贇:我对青年律师有三个建议。第一是要给自己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年律师要有目标、有计划,朝着目标逐步实现,让自己忙碌起来,充实的生活是疫情期间保障身心健康的基础。第二是晴耕雨读。青年律师在疫情期间更应沉下心来夯实基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执业素养和法律功底。第三是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交流是青年律师成长提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疫情期间,青年律师要主动打破空间限制,积极参与线上的交流学习活动,保持开放的心态,与业界同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胡光:刚才刘律师提到青年律师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我再来补充一点,就是疫情之下,我们律师应当更积极、更主动、更专业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封控期间,你给客户打电话表达过关心吗?你有深入挖掘客户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你制定过访客计划,做好客户管理与维护了吗?如果没有,还来得及,赶紧做好时间统筹,进行案件跟踪,深入挖掘此刻客户的困难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时候,律师不仅仅要提供服务,同时也要树立能够解决问题的专业形象,更需要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共同应对,给予陪伴感。
周若蒙:感谢三位嘉宾律师给予我们青年律师的宝贵建议。接下来请三位再来谈谈复工后,有哪方面的法律需求会出现急剧增长?青年律师是否有必要追逐增长热点,还是坚持自身执业领域?
胡光:我们律师算是一个幸运的群体,因为律师是知识手艺人,在封闭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输出自己的价值,因此律师职业本身是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在疫情的影响下,形势的变化通常伴随着新问题、新机遇的出现,比如企业破产重整类业务、劳动合同纠纷类业务、房屋租赁纠纷类业务、投资争议类业务的数量必然呈上升和增多趋势。这类泛公司法业务是MHP君悦的核心和优势业务领域之一,我们君悦律师应当将目光多多聚焦在此类业务上。
刘习贇:刚刚胡主任讲的已经很很全面了,我再补充一个,就是社会基层治理中的法律服务。这次疫情,社会基层管理部门,包括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还有新诞生的“社区团长”这个职业,都将是今后社会的关注热点,法律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我们君悦有不少投身于社会法律服务的青年律师,有的还是业委会法律顾问,在这些方面应当可以使一把劲,优化法律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徐培龙:我还想为青年律师们补充一点。其实每时每刻,业务都是客观存在的,机会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律师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自己,但同时我们青年律师也要关注自身的兴趣所在,不能盲目地去追逐。我一直说律师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最近哪个领域非常“火”,你就跟着去了。青年律师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去培养自己的擅长领域。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对该领域的内容进行持续的学习和长期的关注,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输出,在对知识进行二次巩固的基础上,同时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周若蒙:再次感谢三位嘉宾律师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我想请三位律师来谈谈复工之后,律所、律协层面对于律师工作会有哪些支持?
胡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君悦所已经为全面复工做好充分准备,行政团队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重返岗位,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全面保障律师们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同时,在学习培训委员会的带领下,君悦所还将开展一系列围绕“泛公司法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的系列专题研讨会,届时将汇集所内各专业领域的“大咖”,为青年律师提供高质量的业务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律师的发展。同时,律所还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律师提供更好的办公手段和沟通协作平台,在常态化疫情防的执业环境中增加律所的抗风险能力。
徐培龙:上海律协正致力于着力引导、提升上海律师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规模化服务水平。在保障疫情期间律师的权益方面,律协做的工作也有很多:指导保障律所、律师复产复工;改善会员服务,调整律协接待方式,妥善解决实习人员培训、考核问题,推出各类线上培训与课程;积极与各单位沟通协调,保障上海律师在诉讼、会见、阅卷、仲裁等工作的执业权益等等。
刘习贇:我希望我们每位律师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贡献上海律师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上海律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依法抗疫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建设性、可操作性、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同时,我们也应当主动拿起手中的笔,去主张、去交流、去汇报疫情期间整个律师行业所面临的难题,呼吁我们的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来更多地倾听和关注我们律师的民意与民声。
周若蒙:最后,请我们的胡主任给我们来之不易的复工送上一份寄语吧!
胡光:相信上海!相信行业!相信君悦!相信自己!我将这十六字寄语送给大家。上海是东方明珠,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城市名片,经历这场疫情后,相信这座城市将变得更有温度与力量。如今上海疫情趋稳向好,正是恢复经济,重振信心之时,相信这里除了挑战,还有更多机遇等着我们。律师行业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律师行业的有序发展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份子,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在法治道路上发挥我们的作用,与这个行业、这座城市共同进步。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有可以成就梦想的能力,勇往直前,探索未知!

《听君“疫”席话》线上访谈已圆满结束,整场访谈干货满满,三位嘉宾律师为疫情之下青年律师的成长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律师是一个必须不断学习的人群,也是最爱学习充电的人群。MHP君悦正式成立学习培训委员会,旨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实务交流、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青年律师搭建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青年律师快速成长、健康发展。
初夏微凉,清风不燥,六月的上海已迎来复工的最好时节。MHP君悦学习培训委员会也即将推出一系列围绕“泛公司法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的系列专题研讨会,届时将汇集所内各专业领域的“大咖”,为青年律师提供高质量的业务培训,为律所全面复工蓄能助力,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