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业务中断、经营停滞但又不得不继续支出人员、场地、融资等经营成本的困境,其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
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减免房租、缓交社保、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这些仍远不足以支撑其度过困难重重的2020年开年。
如何让几乎已经陷入或者可能陷入绝境的企业绝地逢生,破产或许可以成为其在绝境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如何通过破产帮助暂处困境的企业渡过难关,需厘清以下三个问题:
一、破产可能成为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吗?
根据各方预期和判断,疫情终究会过去,因为疫情影响而导致的经营困难多具有阶段性,但是如果企业未能顺利渡过这段暂时的困境,将难免最终倒闭的结局。如何帮助企业渡过这个暂时的难关,成为日前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破产可能成为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吗?这个问题乍一看,很多人会认为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很多普通民众看来,破产即意味着企业关停倒闭,和救命稻草全无关系。但是就破产制度本身而言,其本就不是单纯的企业清理程序,而是兼具清理和拯救两方面的功能。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三种破产程序,分别是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这三者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破产制度的三大基石。其中,破产清算将最终导致企业死亡,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成功后企业将在减轻债务等负担后继续存续。也就是说,企业破产并不必然导致企业死亡,企业也可能通过破产“起死回生”。因此,有继续存续愿望和存续价值的企业,可能用破产进行拯救。
二、破产为什么可以成为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
破产程序对于困境企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程序中,对于困境企业将产生较多的积极作用。从企业破产法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效果来看,企业被法院受理破产后,将产生一系列保护债务人财产和为企业减负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可能让因疫情影响进入困境的企业减缓走向谷底的脚步,从而迎来重生的机会。
1. 停止计息
企业陷入困境后,若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将导致债务总额因利息等持续计算而日渐增大,这是很多困境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这将导致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止计息。因此,企业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避免因借款利息、违约金等的持续计算导致债务规模不断增大,达到债务固化效果,有利于控制债务人对外负债的总体规模。
2. 阻却执行
困境企业可能因担保权人行使权利或法院强制执行等而被迫将企业资产变现还债,这部分资产可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一旦被变现还债,企业将难以继续经营。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在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该财产为重整所必须)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债务人的出资人不得请求投资收益分配。这些规定的落实将能够暂时维护债务人财产的相对完整性,如果困境企业能及时进入破产程序,企业赖以经营的必要生产资料不至因执行等原因立刻丧失。
3. 暂停偿债
企业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无效,意即进入破产程序后,债务人将暂停对外清偿债务,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债务人的现金流压力。
4. 债务减免
在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中,一般会对债务的清偿进行一定减免,或者延长债务履行的期限,最终使破产企业达到减负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企业重生。这也是诸多企业采用破产重整或破产和解进行自救的初衷之一。
5. 效力优势
部分困境企业试图通过庭外重组或者庭外和解来缓解困难,但是这种庭外重组或和解原则上要求债务人和债权人一一达成协议。在破产程序中一般通过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对债务减免等进行约定,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以债权人表决多数通过为前提,经法院裁定批准后对所有债权人有约束力,而无需每一位债权人都同意,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促成重整和和解成功。
三、破产能否能成为所有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
破产能否能成为所有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破产对于困境企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其启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也需花费一定的成本,而且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决定是否要进入破产程序前需进行一定的考量。
1. 企业需符合破产原因才可能进入破产程序
并不是所有的困境企业都可以进入破产程序,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破产原因,则无法顺利进入破产程序。
2. 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也需支付一定的成本
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需支付或者最终承担破产案件受理费(依据破产财产总额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减半交纳,最高不超过30万元,无需在申请破产时预交)、其他破产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费用、管理人报酬和执行职务的费用等),以及可能发生的中介机构服务费用(债务人聘用律师的费用等)等,也并非全无成本,这也将成为企业是否进入破产程序的考量因素之一。
3. 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存在重整或和解不成功的风险
由于破产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将导致案件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未获债权人表决通过,或者表决通过后未获法院批准,或者法院批准后未能执行等,都可能导致企业被法院宣告破产后清算关停,违背拯救的初衷。
综上,疫情之下,破产到底能否成为困境企业的救命稻草?笔者认为,破产至少是困境企业自我拯救的可能途径之一,但是针对特定企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面临的困境情况和法律的规定情况综合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