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2025年3月25日,“数智未来-护航AI”实务研讨(九)之“具身智能(EAI)及其算法保护前沿沙龙”在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智能与计算机法学(联合)创新实验平台、上海青燕和示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承办。
本次活动由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凯担任主持人。
图片介绍: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 徐凯
上海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奇艳律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她表示上海青年律师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一定会深刻地改变产业形态,相信与会同仁在本次沙龙中一定会碰撞出别样的思维火花。
图片介绍:上海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沈奇艳
沙龙的第一部分由各位专家学者、律师各自围绕主题进行分享。
图片介绍: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弈
首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弈作为分享人,从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出现前夜、离身智能到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具身智能给机器人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四个维度向与会成员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具身智能”这一主题。王弈教授首先聚焦早期哲学和认知科学对世界的探索,引入主题,随后从人工智能的出现、联结主义学派、符号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阶段描绘了从离身智能到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基于此,王弈教授回答了“什么是智能”这一问题,即智能的本质在于解决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介绍了机器的智能从何而来。最后,王弈教授介绍了具身智能为机器人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主要体现在让机器人能主动探索学习、让机器人灵活应对不确定性、让机器人表现出涌现的智能行为、为机器人注入了身体感和情感等四个方面。同时,王弈教授着重指出软体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研究的新兴方向,并介绍了哈佛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软体机器人研究的最新成果,让在座的成员收获颇丰。
图片介绍:盎锐(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管淑清
随后,盎锐(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管淑清作为分享人,基于“认知风险,防范风险——关于数据安全的一点实践与思考”这一主题向与会成员介绍了数据安全与合规的相关知识。首先,管总介绍了数据收集、跨境数据传输以及使用开源大模型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随后管总基于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企业监管应对路径与合规方法,包括加强透明度设计、反歧视审查、明确硬件缺陷责任划分、设计免责条款、投保AI产品责任险等多种举措。最后,管总立足于自身业务经验,在商业合作与合同管理方面提出保障数据安全、防范数据风险的相关举措,一方面要重点审查上下游协议,明确数据共享、脱敏处理与数据权属,制定算法交付标准,另一方面要注意规避联合开发风险。同时,管总也提出了自己选取本公司法律顾问的律所标准,为与会律师未来业务发展带来启发。
图片介绍: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专委会副主任 郑鸣捷
而后,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鸣捷围绕“知识产权体系下的算法保护”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郑律师首先介绍了具身智能技术体系以及中国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随后通过汤森路透诉罗斯智能案阐释了数据训练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侵权风险。而后郑律师围绕“生成内容的权属争议”,对比了中国和美国司法实务中对生成内容权属的基本态度,提出生成内容权属判定标准的地区差异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国际组织和各国要加强合作,协调权属判定标准。后郑律师从民法角度、合同违约角度、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著作权角度、专利权角度、商业秘密角度等讨论了数据、算法的现有法律保护路径。最后,郑律师介绍了开源算法的生态现状与挑战,引发与会成员的深思。
主题分享后,在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智能与计算机法学(联合)创新实验平台副主任、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蓓的主持下,与谈嘉宾围绕“具身智能领域的业务机遇”开展圆桌交流。
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斯勇从专业、产业、行业三个角度分析了律师应如何抓住具身智能领域的业务机遇。
君悦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子兵则提出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加全面的法律需求,作为律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握AI时代潮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家辉则提出具身智能的崛起让律师与客户的交流面临新考验。在具身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掌握如何获得客户、如何与客户交流的技巧对于律师至关重要。
随后,在上海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奇艳的主持下,与谈嘉宾围绕“具身智能行业的法律挑战”展开了第二场圆桌交流。
针对具身智能给目前法律行业带来的挑战,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张津豪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自动化决策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隐私权方面,具身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边界模糊,容易突破告知同意规则;在自动化决策方面,算法黑箱可能导致侵权责任边界划分不清。
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皛则认为具身智能表面上是侵犯了隐私权,本质上是侵犯了底层工作者的生存权。因此,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伦理挑战。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解决伦理问题。
团唱合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新寅则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当前一些AI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难题,让与会嘉宾从一线业务视角了解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具身智能(EAI)及其算法保护前沿沙龙”前沿沙龙落幕,徐凯律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徐凯律师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像水和电一样普及,再结合具身智能的物理形态,一定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数十万亿的新型产业。
青年律师及专业律师都应当学习和拥抱前沿科技,既提升专业本领服务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运用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思维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转型。徐凯律师最后代表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向与会嘉宾、历次嘉宾致谢,感谢对“数智未来、护航AI”九期实务研讨的大力支持!
君悦律师事务所长期着眼于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为大量客户提供了数据交挂牌、数据合规、开源合规,隐私保护、算法合规等法律服务,也为许多前沿科技项目提供了法律支持,理论知识深厚,实务经验丰富。本次研讨会助力君悦所精深了在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研究,未来,君悦所将继续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科创法律服务,为数字经济与法律科技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