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在1983年确定,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今年3·15,君悦所胡光主任作为上海市消保委首批特邀志愿者,参与上海新闻广播知名栏目《海波热线》,与著名主持人海波、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志愿说法,为广大听众深度解析消费案例,守护消费安全。
在颜值经济、网红效应的叠加作用下,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的需求显著释放,与此同时,医美服务质量难以分辨、效果难以界定、法律条款适用模糊导致相关投诉明显增多。今天的节目中,胡光律师着重对《2021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需要关注的十大问题》之首——医疗美容服务规范问题提出见解;并在与上海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平的连线中,针对《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修订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上海市消保委特邀志愿者、上海市政协常委 、君悦所主任 胡光
胡光律师认为,医疗美容是消费者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改善自身容貌所进行的生活消费,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然而实践中,医疗美容服务专业性强,一般消费者很难理解项目具体内容,甚至连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都不清楚,在这种信息获取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非常容易被经营者误导消费,后续因行业服务质量难以分辨、医美服务效果难以界定等原因而面临维权困境。对此,胡光律师建议:
一是经营者应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经营者应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向消费者提供细化的合同事项、收费清单、承诺效果;同时,经营者应当积极履行告知义务,不仅要告知消费者在医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还应当告知消费者该医美项目是否存在失败案例以及投诉历史,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才是消费者权益的真正保障。
二是进一步细化涉及未成年人进行医疗整容的相关规定
胡光律师建议,参考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美法规,医美机构针对成年人应当设置7天冷静期条款;针对未成年人应当设置3个月的冷静期条款,并获得其法定监护人的同意,以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后悔权。
胡光律师还特别指出,修订后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虽然新增了“未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规定,但在实操层面仍存在漏洞,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钻空子。对此,胡光律师提出,应将涉及未成年人整容规定中的“监护人同意”进一步细化,比如,必须要监护人亲自到场、必须有现场签字确认环节等,否则容易在实际执行中沦为形式。同时,还应当考虑将未成年人整形分成必要的医疗整形和非必要的美容整形,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某些因先天缺陷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必要性医疗整形,可以在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为未成年人实施;对于那些只是为了提高容貌的非必要性美容整形则应该考虑禁止。
在之后的节目中,广播室还连线了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处长谢正豪,为广大听众介绍了2021年《十大消费侵权案例》,其中重点介绍了刷单炒信情况以及名表维修行业鱼龙混杂、侵权行为多发的情况,胡光律师也根据案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刷单炒信”扰乱市场
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壮大,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加紧制定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刷单炒信”则是法律监管的重中之重。虽然法律对“刷单炒信”行为作了明令禁止,但仍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胡光律师指出,实践中,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要举证商家在外包广告宣传服务时“知道或者不知道广告中介使用刷单炒信的手法”并不容易,这导致部分不法商家可能逃脱处罚。对立法机构来说,要坚持继续完善完备对于“刷单炒信”等不正当违法营销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争取做到与时俱进,不留死角,在法律法规层面不为这些违法行为留余地。
名表维修行业鱼龙混杂、侵权行为多发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世界名表也日益进入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使用过程中难免需要维修保养。然而,名表的维修过程,消费者既看不懂更看不见,即使怀疑有“猫腻”,也无法提供证据。反映这类情况的消费者很多,但能提供证据的投诉不多。对此,胡光律师提出,名表维修行业鱼龙混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市场监管机构必须主动作为,为消费者维权撑腰,伸张正义。对于不法维修厂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当实施更严厉的惩罚。同时,胡律师也提出,消费者正在迎来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理念”,在打击不法修表厂商的同时,也应当积极扶持拥有传统手艺、真正业务过硬的修表师傅们。
通过2小时的《海波热线》3·15特别节目,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意识,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未来,君悦所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深入推进公益普法活动,打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增强普法宣传的效果,为推进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经济发展,弘扬法治精神,贡献君悦人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