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2025年10月15日,由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牵头主办的数字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司进化论——第二届“星悦”泛公司法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聚焦公司法与商事法律领域的前沿问题,围绕三大前沿热点议题:新公司法诉讼适配与前沿、数智大爆发时代下的AI合规、健康活跃新媒体生态的法律构建,开展了3场圆桌对谈,旨在为推动数字经济法律支撑体系的完善贡献君悦人的专业力量。
圆桌对话:数智大爆发时代下的AI合规

本场圆桌对话结合技术发展新形势,展开以“数智大爆发时代下的AI合规”为主题的精彩对谈,以前瞻性的视角探讨了AI对现代企业治理、核心竞争力及法律框架的深刻影响。圆桌由君悦律师事务所人工智能与数据专委会主任、上海开源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孙明主持。特邀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张国锋,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天道数字金融研究院院长宋丹阳,杭州光宇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飞飞,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徐凯担任圆桌与谈嘉宾,展开精彩对谈。
本期研讨会圆桌对话成果,由孙明律师主笔整理编撰,从“AI董事”的治理畅想,到企业“新护城河”的商业重构,再到法律框架的滞后与追赶,将嘉宾们的真知灼见集结成文,分享给业界同仁,启迪思考,推动交流。

圆桌伊始,主持人孙明律师从AI技术赋予公司法新的外延维度讲起,畅想如果AI Agent成为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将全年无休、不需要支付工资奖金、完全按照公司章程履职,公司股东将对此乐见其成。但是,如果AI Agent被注入恶意数据或遭遇新型攻击,其决策给公司造成损失,那么责任又该如何界定。这一设想将讨论直接引入了“数智大爆发时代下的AI合规”的核心主题。
随后,孙明律师向圆桌嘉宾提出AI时代企业如何发展的核心问题,旨在探讨在这个由AI驱动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驾驭“开放”与“规则”两匹野马。核心问题包括AI技术发展对于传统开源、数字金融、软件技术及法律服务行业在未来3-5年的深刻影响;随着AI技术的普及化,企业传统优势正在被削弱,企业如何在AI时代重塑其核心竞争力,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等。
各位圆桌嘉宾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张国锋指出,AI正成为开源世界的“新大陆”,中国的开源战略应“立足本土,拥抱全球”,并亟需补齐“开源生态”与“国际治理”两大短板。AI技术正从根本上重塑开源领域,开源的重心将从传统的Linux或数据库等软件代码,决定性地转移到AI框架、开放数据集和共享模型等新兴领域。开源AI将成为推动技术普惠的核心力量。但他也强调,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挑战,特别是关于AI模型的“开源”是否等于“安全”的辩论,开源社区将成为AI伦理和标准制定的主战场之一。
在AI时代,张国锋认为旧的“护城河”正在失效。他表示,代码本身的壁垒正在降低,新的“护城河”是“生态领导力”,即是否主导了被广泛采用的AI框架或标准,以及是否拥有活跃的全球开发者社区。谈及“自主”与“全球化”的关系时,他强调两者“一体两面、相辅相成”。“自主可控”是规避供应链风险的“内功”基石,而“全球化”协作则是开源的本质和“外功”舞台。他提出,中国应“立足本土,拥抱全球”,在培育本土项目的同时深度融入全球治理,才能使自主项目最终成为全球标准。
针对中国从“开源大国”迈向“开源强国”的路径,张国锋指出了两大核心短板。第一是“开源生态”的不足,即在操作系统、AI框架等底层创新上仍处跟随状态,开源生态及开源创新文化仍有待提升。二是在公信力与国际化治理能力上的欠缺。他指出,开源的灵魂是“信任”和“中立”,中国开源社区在建立透明、中立的国际化治理规则方面尚有差距,亟需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国际治理的“开源领袖”。

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天道数字金融研究院院长宋丹阳指出,近期国家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AI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撑和历史机遇。
金融机构在拥抱“人工智能+”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好效率、风险与人三者之间的平衡。从短期来看,智能客服、流程自动化等AI应用带来的“降本增效”优势是显著的,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关注AI大规模应用对于传统金融从业人员岗位带来的结构性冲击,以及AI技术成熟度可能引发金融行业的新型金融风险。从长期来看,AI技术价值绝非仅停留在效率优化层面,更是会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及产品形态。
在AI技术驱动的长期深刻变革中,宋丹阳认为金融行业的“新护城河”正在转变。传统的资本和牌照依然重要,但新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专有数据集、面向AI技术的新产品设计能力以及AI新型风险管理体系。他特别强调,鉴于金融行业的强监管和高敏感性属性,构建一个合规、可解释、安全可控的可信金融AI体系,已不仅仅是技术要求,本身就是金融机构在AI时代最深、最关键的“护城河”和“生命线”。

杭州光宇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飞飞指出,AI技术正深刻重塑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带来效率的指数级提升。随着“软件2.0”成为主流,软件公司的价值锚点正发生根本性转移,从传统的“交付功能”转向“交付智能”与“交付结果”。
面对这场变革,传统软件商必须完成双重身份转型:一是成为“AI解决方案集成商”,将通用大模型与自身深耕多年的行业知识深度融合,提供“懂行”的垂直解决方案;二是成为“智能服务运营商”,彻底告别卖软件的思维,转向按效果付费的订阅式智能服务。这种基于行业知识的深度应用,是其他软件公司短期难以复制的核心护城河。
刘飞飞强调,行业目前更迫切、更底层的需求,来自于AI技术对软件基础设施的革命性挑战。随着模型参数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软件架构已无法全面支撑,市场亟需一整套新型的软件基础设施。其中,面向AI的新型分布式存储是解决海量数据读写瓶颈的“地基”工程;而面向AI的算力调度则是将昂贵GPU利用率最大化的“效率倍增器”。无论是AI原生存储、算力调度,还是数据治理、模型即服务的框架,这些新型软件基础设施都是软件企业在AI浪潮中必须抓住的战略高地。

君悦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徐凯指出,我们仍处于数智大爆发的前夜,未来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并且这种思考能力再辅之以物理形态,使其能与周围环境互动和进化时,具身智能才将展现其更广阔的前景。未来具身智能的应用规模将达到目前大模型应用的数十倍,未来几年我们就能切切实实看到数智大爆发。在这个阶段,AI合规的复杂性将远超目前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等问题的讨论。
徐凯律师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规则将按照“署名义务”与“财产权利归属使用者”这两条路线继续发展。具身智能的法律规则也应当遵循制造者义务和使用者行为责任的“二分法”路径发展,这必将催生大量涉及侵权、合同责任的新形态,而这对律师行业而言,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法律服务市场。本场“数智大爆发时代下的AI合规”圆桌对谈,在关于“开放”与“规则”的深度辨析中落下帷幕。与会嘉宾达成的核心共识是:AI绝非一场单纯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治理模式的重塑。
从“AI董事”的治理畅想,到企业“新护城河”的商业重构,再到法律框架的滞后与追赶,所有议题均清晰地表明,我们正共同站在一个重大的历史拐点。面对未来,单纯的技术领先已不足以确保成功。正如嘉宾们所强调,未来的胜利者,将属于那些不仅掌握了AI技术,更能率先驾驭“合规治理”与“生态领导”这两大新变量,并将其成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组织。